查看原文
其他

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送王船

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-10-12

源于闽南传统民俗的“送王船”,如今已走向世界,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,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“送王船——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”,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,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什么是“送王船”?

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“送王船”是这样解释的:“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”。

这段表述不难理解,那么,这个“人”又是谁呢?

这个“人”其实是


王爷



王爷号称“代天巡狩”,即替“玉皇大帝”巡境视察,了解民间情况,类似“钦差大臣”,“见官大一级”,有“见王爷如见天子”之说。

但是,这“王爷”却不是专指一位“王爷”,闽南民间普遍认可的大约有“五位王爷”,分别是:李府王爷、池府王爷、吴府王爷、朱府王爷、范府王爷、称之为“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”。

现在我们已经大概了解“王爷”有五位,分别是不同姓氏的“人”。那么,民间对五位王爷又有什么传说呢?

笔者借阅了一本《南鲲鯓代天府沿革》,书中记载,“五府千岁”是隋末人氏。隋炀帝执政时,荒纵无道,各地战争四起,民不聊生。当时的李大亮、池梦彪、吴孝宽、朱叔裕、范承业五人,结拜为生死之交的异姓兄弟。他们认为隋炀帝不是他们所欲辅佐的明君,于是,变卖家产,赈济百姓。随后,五兄弟相偕投靠唐王李渊,帮助李渊打败隋炀帝之孙隋恭帝杨侑,建立唐朝。

唐武德五年(622年),李、池、吴、朱、范姓五兄弟奉命领兵平定广州,路过九江时又智擒叛贼辅公佑。回京之后,唐高祖嘉许其功劳,赏赐百余名奴婢。但是,五兄弟生怀仁慈悲悯,将皇帝所赠奴婢全部释放回归故里,又赠送金银盘缠。从此,五兄弟的大慈大恩传遍民间,深受民众敬仰。

星移斗转,五位大德英灵不泯,到处以神功扶弱除暴,保境安民,民间传为玉帝敕封为“五府千岁”,得以“代天巡狩”。

“五府千岁”代天巡狩,扫荡妖氛,捍灾御患,护国佑民,四海尊崇,遂为一方神祗。

“五府千岁”是有排序的,分别是大王李府千岁”、“二王池府千岁”、“三王吴府千岁”、“四王朱府千岁”、“五王范府千岁”。

其实,“五府千岁”中的五位“王爷”真有其人,《唐书》记载:

“大王”——“李府千岁”,李大亮是唐代的开国功臣,由金州总管晋升到行军总管,对唐初稳定政局贡献良多。他不但忠君爱国、体恤百姓,又有君在臣在、君亡臣亡的崇高情操,在唐高祖驾崩之后,竟追随唐高祖于九泉之下。

“二王”——池梦彪,因助唐开国有功,授封中郎将、折冲都尉。贞观17年(643年),随唐太宗亲征高句丽,英勇善战,加封为宣威将军。

“三王”——吴孝宽,为唐开国功臣,授封“中郎将”,后被封吏部尚书,经常教导百姓开垦种植,引水灌溉田地。

“四王”——朱叔裕,唐高祖开国之初,曾奉命镇守土门,击退前来侵犯的胡人。领兵平定广州,授封绵州刺史、大理寺卿,官拜吏部天官。

“五王”——范承业,唐高祖在位时,出任刑部大司寇。唐太宗继位后,担任武州刺史以及太原尹。

我们可以看出,“五府千岁”在世时有功于朝廷,有德于百姓,升化之后又庇佑安民,深得民众敬仰,尊为神祗。

千百年来,民间盛传,“五府千岁”奉着玉帝的旨令,乘坐王船,代天巡狩,驱瘟除疫,保民平安。

“五府千岁”代替玉帝巡游四方、赏善罚恶,保佑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

“送王船”仪式一般是三到四年举行一次,通过掷筊在固定的农历月份确定某一天举行盛大的“送王船”仪式。

一般以村为单位,用杉木或是纸糊制成一艘“王船”,将王爷请上“王船”,载上柴、米、油、盐等各种生活用品实物,庞大的踩街香阵,巡境游行,锣鼓喧天,鸣放鞭炮,热闹非凡,最终将“王船”送到海边焚烧。

“送王船”仪式是闽南厦门、漳州地区最盛大的传统文化节日。

明末清初,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,其子弟兵将“五府千岁”带到宝岛。据查,台湾现有供奉“五府千岁”的庙宇坐落于台南北门乡的“南鲲鯓代天府”,建于康熙元年(1662年),又称为“南鲲鯓庙”,是台湾“五府千岁”的开台首庙,因此又有“开山庙”之称。

明末清初,闽南汉民不服异族统治,纷纷“下南洋”谋生,将“五府千岁”带到马来群岛上“安家”,南鲲鯓庙遍布东南亚华人聚集地。因此,才有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将“送王船”申报世遗。



往期推荐



深藏在福建大山里的悬空寺——甘露寺

中国特色小镇——和平古镇

“本土”闽商

中国十大名茶

为何:中马两国联合申报“世遗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